0引言
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打造起了基于商业银行信用的短端基准利率。SHIBOR基准地位确立后,中央银行对利率的管制将渐渐淡出,标志着国内利率市场化越来越完成。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国内改变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成效的渠道,同时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率市场化能够帮助改变金融环境,提升金融系统运行效率,促进经济进步的潜在功能。国际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对于进步中国家来讲因为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想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具备风险性,特别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巨大。对于银行,只须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匹配,就会有利率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利率波动的大小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期限不匹配的程度。本文基于已达成完全市场化的首要条件下,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概念剖析利率风险。具体可分为四大类: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
1重新定价风险
该风险源于银行的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的成熟期的不匹配和重新定价。从国内现在的状况来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是失衡的,存款中按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占了大多数,而贷款中则是短期贷款为主[37]。依据计息规则,在利率做出调整后,存款利率不受存款期内的利率调整的影响,而贷款利率则跟随利率调整而调整。这就致使在利率降低的时候,存款利率不会降低,而贷款利率则降低了,这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价值。
第一类:成熟期匹配缺口头寸。假定某家银行只有一种负债,假定金额为100万元,期限为一年,一年期按期存款利率为3%,再假定该银行把这笔100万元的存款以6%的固定利率发放一年期的贷款,这两笔业务无头寸缺口,因而可以说是没利率风险的。倘若在一年内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假定市场利率在一年内上调了100个基点,银行在存款到期后将把存款利率由原先的3%上调到4%,同时,银行的一年贷款利率也将上调100个基点,由6%提升到7%,此时银行的存贷利差仍然为2%。假如市场利率在一年内降低了100个基点,银行在贷款到期后将把贷款利率由6%下调到5%,同时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下调,由3%下调到2%,此时的存贷利差仍然为2%。见表1。
表1 成熟期匹配的缺口头寸
第二类:利率上升时的资产敏锐头寸。假如银行将一年期按期存款的资金以浮动利率的形式放贷出去,那样在一年内利率将会伴随市场利率的调整而调整,而存款利率则保持不变。这就是银行资产的重新定价过程,该银行是资产敏锐型。当利率趋于上升时,贷款利率也会跟着上调。若市场利率上调100个基点时,贷款利率也将上调100个基点,由6%提升到7%,这意味着银行将会获得更多的净利差。见表2。
表2 利率上升时的资产敏锐头寸
第三类:利率降低时的资产敏锐头寸。与利率上升时的资产敏锐头寸相反,当利率趋于降低时,资产敏锐头寸缺口将会致使银行的净利差缩小,由于伴随利率的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降低,这意味着贷款收入的降低,而存款本钱却维持不变。见表3。
表3 利率降低时的资产敏锐头寸
第四类:利率上升时的负债敏锐头寸。假如将利率为3%的一年期的按期存款全部投资到利率为8%,到期时间为10年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则该笔贷款可以连续获得8%的利息收入,则存款每隔一年要重新设定一次。由于银行调整存款利率的次数要比调整贷款利率的次数更频繁,银行是负债敏锐。对负债敏锐的银行来讲,利率变动对其净利差的影响与资产敏锐的银行正好相反。若利率趋于降低,银行的抵押贷款在10年期间仍可获得8%的利息收入,而按期存款利率则每隔一年在3%的基础上向下调整一次,结果是银行的净利差将不断扩大。见表4。
表4 利率降低时的负债敏锐头寸
第五类:利率降低时的负债敏锐头寸。与利率上升时的负债敏锐头寸相反,利率上升将会致使负债敏锐的银行的净利差降低,抵押贷款在10年期间可以连续获得8%的利息收入,但按期存款利率会每隔一年在原先的基础上降低100个基点,净利差会渐渐降低为零甚至为负。见表5。
表5 利率上升时的负债敏锐头寸
2收益曲线风险
银行借助短期负债来支持长期资产。长短期利率水平的差异将会对银行的净利差产生影响。当收益曲线异常波动,长短期利差缩小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时,银行利差就会大幅减少甚至变为负数。假定某家银行在2010年1月4日这一天确定用180天期按期存款为每年调整一次利率的浮动利率贷款提供资金。也就是说该银行有意的将缺口头寸保持为负债敏锐。假如该银行按高于180天期国库券收益率(2%)的100个基点设定它的180天期按期存款利率,并按高于一年的国库券收益率(4%)的200个基点设定它的可调整的贷款利率,则它的净利差为300个基点。假设到了2011年1月4日,收益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180天期国库券收益率变为4%,一年期国库券收益率变为5%。假如上述银行原定的存款利率与国库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维持不变,即是存款利率高于180天国库券收益率100个基点,贷款利率高于一年期国库券收益率200个基点,则它的净利差收入会减少到200个基点。见表6。
表6 收益曲线风险
3基准风险
在同一时期,当一般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时,假如两种不同金融商品的定价基础即基准利率的变化水平不同时,会致使金融商品的利率水平调整幅度不同,商业银行也会会面临损失的风险。在以上提到的关于相匹配的缺口头寸的例子中,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由3%上调到4%,同时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也有6%上调到7%,从而致使银行的净利差维持在2%不变。然而在现实日常有时候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幅度总是是不同的。假定存款利率上升了100个基点,而同期的贷款利率只上升了50个基点,如此的话银行的净利差就会降低50个基点,这就表明即便是相匹配的缺口头寸也会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见表7。
表7 基准风险
4期权风险
一般利率水平发生较大的变化,将会促进借款者提早偿还他们的银行借款或者促进存款者提前从银行取出他们的按期存款,这对银行的盈利构成一种风险来源,这就是选择性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波动频繁,而银行可会会依据利率波动来调整我们的资产与负债,这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不利的,因此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选择性风险将加强。在表5|3所描述的例子中,大家假定顾客会把一年期的存款和贷款保持到到期日为止,但日常并不是这样。假如借款者不会因提前偿还借款而面临更多的罚款,则他们会在利率降低的状况下用5%的贷款利率获得新的贷款并提前偿还以6%的理论获得的贷款。假定这笔重新的贷款买卖是在借款人刚开始贷款的4个月后发生的,则银行只能在4个月的时间内获得300个基点的净利差收入,而在剩下的8个月时间里获得200个基点的净利差。见表8。
表8 利率降低时的选择权风险
市场利率的提升同样会使银行的净利差遭到选择权的影响,不一样的是风险源自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方。只须存款人不会因提前取款而面临更多的罚款,则他们会在按期存款到期日之前取出他们的存款,再将这笔存款以较高的利率存入一个新的一年期存款当中。同样假定存款利率在4个月后提升了100个基点,则存款人会立即把原先3%利率的存款取出,同时再以4%的利率存入。见表9。
表9 利率上升时的选择权风险
伴随利率的变化,银行顾客会依据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对利率的变化作出反应,银行需为顾客的行为承担肯定的选择性风险,利率波动越频繁,银行承担的风险越大。
5结束语
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结合国内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商业银行应重点引入利率风险辨别、度量的办法,创建合适我们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打造起高效的利率管理机制。需要对利率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打造健全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重视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加大金融革新、减少经营本钱等方面来应付利率市场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