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将成为你的读研第四城:武汉读研

点击数:970 | 发布时间:2025-05-03 | 来源:www.cqsgmx.com

    武大:漂亮的不仅仅是樱花

    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个曾在武汉大学留下过脚印的人都持续的追问,身为武大一员,自己可曾了解在武大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树,它们背后承载的历史,又是哪个创造了如此的历史。在这被称之为“中国最漂亮的校园”里,留下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

    好像没什么学校像武大如此,可以用一个个名字竖起来的里程碑,贯穿成一道历史的长廊。最开始和武汉大学结缘的名人是张之洞,当时创立的自强学堂开设了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学科,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现在张之洞塑像坐落在经管学院前的树林里,携带当年的忧思注视人来人往的武大学子。

    漫步武大,犹如漫步在一个历史博物馆里,每一处地方都有道不完的典故。正校门牌坊是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地方之一,在牌坊正面上刻写的

    “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特别厚重。当由右至左读时则为:“学大汉武立国”,细细品味,有多种含义。“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可有什么学校的校名这样耐人寻味?沉淀深厚的变幻一直无穷尽。牌坊背面的小篆:文、法、理、工、农、医六字,为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之一刘博平先生所写。而“五老八中”,是五个年长的教授和八个中年教授的简称,他们是上世纪中文系雄厚师资最简洁的代表。

    武汉大学古朴的建筑是建校时聘请外国建筑家设计的,在融合中外风格的基础之上所设计出了独特的建筑美,现在,历程了将近百年的风雨,它们依旧傲然地矗立在山坡上,沐浴着众人惊叹的目光,而却仍沉默地履行我们的职责。武大的教授和校园的建筑一样,尽管不少教授在学术上获得了惊人的收获,可他们从不忘记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本职。

    武大校园中郁郁葱葱的树林,有种子植物 800多种,其中是珍贵濒危古树名木的有 13株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灌木、野生花卉、医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和南毛茛等等。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和数目海量的珍贵植物,使武大被誉为“全国树木园”,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

    武大校园内,除去侧船山、狮子山,还有一座完整的珞珈山。珞指坚硬的石头,珈指女子的饰物,此组合成珞珈山,这是武大第一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赐名。而后每一位武大的教授在我们的论文之尾,都爱写下“于珞珈山”的字样。

    在珞珈山上,一个个巨大的弹坑,记录了中华民族过去饱受的苦难,现在弹坑中长满的灌木野草,却没办法掩盖过去留下的累累伤痕。下了珞珈山,从凌波门出去,就是浩瀚的东湖。依山傍水的武大,既有山的挺拔,又有水的柔情。习习吹来的湖风,夹着水的柔情,柔软了路人的心。

    武大不仅有樱花,一年四季,桂园、梅园、樱园、枫园除去春季烂漫的樱花以外,其他季节也是花香四溢,美景连连。漫步武大校园中,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项目等字样映入眼帘,无言地传递出当今武大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武大的校门游走,总叫人有说不完的感觉。不止是春季烂漫的樱花,夏季苍翠的梧桐,秋季金灿的银杏,冬季盈盈的白雪,留住了每个武大学子的脚步,还有讲台上教授的慷慨激昂,学术讨论会上的雄辩滔滔,深夜寝室里的激情卧谈,林间小道上的窃窃私语,是这类在武大度过的花样年华,让每个离开武大的人泪流满面,留恋不已。

    华科:使学生成为他一个人

    华中科技大学始于 1952年打造的华中工学院。新中国从 1952年开始在全国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华工”集中南区域五校工科方面的机械、电机、动力和基础课教师团结并进步,“文革”十年内乱,全国高校早已万马齐喑,而“华工”居然出现了三个“没”––学校主要点导人没变、师资队伍没散、科研教学设施没滥,因此学校所受内伤极小,“华工”的师资队伍不只未失精华,富有策略眼光的老校长朱九思还从外单位引来了一大量科研职员。从 1972年到 1979年华工一共收纳了全国各地被批斗被扫地外出而无家可归的专家教授六百多名,为改革开放后“华工”的大飞跃进步奠定了人才基础。而后周济校长首创推行校园教育产业化,到今天在理工科研不断得出成就时,文科的建设已经完备,综合性造就华科上升。

    在华中科技大学 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李培根校长的《记忆》演讲打动了无数学子的心。正如《记忆》中所提到的校园风景,不论什么季节,在华科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永远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被誉为“森林中的大学”的华科,校园永远充满着自然和清爽的气息。尤其是在夏天,星星点点的阳光从梧桐叶间隙洒下来,让夏日的热气缓慢地散开,校园的气温要比大街马路低 3~ 5摄氏度,让人心定从容。

    除去满园的树木以外,华科校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大小小的实验室,譬如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另外,华科还有 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走在校园里,会感觉到一种浓烈的科研环境,正是如此完备的实验室和钻研的科研人,使华科每每在国家科技大会上摘桂。而在自习室或者实验室埋头学习的学生,会叫人感觉到“学在华科”的确是名不虚传。

    在校园里,大家常容易见到到一些外国留学生在讨论问题,感觉校园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小社会。如在“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获得冠军的雷萌,雷萌 17岁时从喀麦隆来到华科攻读学业,8年的时间使雷萌在这片土壤上成长为一位博士生。像他如此的留学生现象,是华科一直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拓展各层次、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培养的结晶。中国现代大学在此出现。

    1997年,杨叔子校长第一个在全国高校中创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从人文讲坛入手,打造人文素质教育的好环境,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关于对学生的培养,“根叔”提到了一个小故事:去年接触到一位毕业几年的校友,这个学生以前很出色而被保送为研究生,毕业将来在一家IT公司工作。后来她辞掉了工作,在全国各地逛了一圈后到西藏,在西藏碰到一个人,他们互相结交为朋友,结伴到尼泊尔的贫穷乡村里为孩子子服务。这位校友曾说:“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他一个人”。这句话给了人一种震动,它非常朴实,但很有哲理。华科很看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譬如校园里每周都会拓展的人文讲坛,从每一场人文讲坛里,都能得到一些珍贵的生活感悟。

    在 “明德厚学,求是革新”校训的浸染下,华科已打开怀抱等你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