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评测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考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一门要紧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行政职业能力所需要的基本定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能力技能,使学生可以运用有关理论常识解决日常的实质问题;通过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从事行政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评测是对筹备从事行政职业的被测者能否拥有行政工作能力的评测和验证。行政职业能力评测不同于普通的智商测验,也不同于公共入门知识或具体专业常识技能的测验,它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是需要在平时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长期的常识积累和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需要综合运用所学常识和技能才能完成的一种特殊能力的评测。(二)本课程的基本需要
本课程教程内容共分为七章。在对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定义、基本特征、内容和结构、发展势头等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突出对行政职业能力练习应拥有的语言应用能力、知识理解和判断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目问题处置能力、资料剖析能力、知觉能力等六方面的有关常识的剖析、指导和讲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和其他评测对象的实质潜能。1、知道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内容及其结构,行政职业能力评测施测范围、设计原理及其发展势头,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意义及办法;
2、理解并学会行政职业能力及其评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3、学会语言应用能力、知识理解和判断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目问题处置能力、资料剖析能力、知觉能力等六方面的入门知识、应测办法和方法。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行政职业能力评测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测试,它考查的是学生顺利完成行政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主观条件及对常识的用法效率。因此覆盖的学科范围很广泛。本课程应该在本专业其他课程完成的基础上来学习。一般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如西方现代行政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组织行为学、薪资管理、职员素质评测理论与办法程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入门知识、应测办法和方法。
2、课程内容与考核目的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本章对行政职业能力评测进行了简要而全方位的介绍。
(二)学习需要全方位学会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用途;学会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施测范围;知道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设计原理;理解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需要;学会学习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办法。
(三)考核要点和考核需要1、领会:职业能力与行政职业能力的意思;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设计原理;行政职业能力评测未来发展趋势,学习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意义和办法。
2、学会: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意思,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特征,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内容,行政职业能力评测的内容结构。第二章 语言应用能力的评测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语言应用能力评测的入门知识、评测形式、应试思路和办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并提供了代表性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学习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些入门知识;学会迅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各种形式的文字材料的能力;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三)考核要点和考核需要1、领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意思;语言应用能力的四类评测形式。
2、学会:词法(近义词和同义词、反义词、成语、词性剖析);句法(句子成分划分、病句、歧义句、修辞、复句)3、熟练学会:语言应用能力的应测思路和办法(词汇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长句及片段理解);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
第三章 知识理解和判断能力的评测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知识理解和判断能力评测的入门知识、评测形式、应试思路和办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并提供了代表性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学习需要通过本章学习,知道知识判断的基本含义;学会知识判断涉及的常识范围;理解知识判断对评测对象所需能力的考查方法及知识判断中基本办法的运用。
(三)考核要点和考核需要1、领会:知识判断评测的意思、特征、题型及意义;知识判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会: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质相结合的理论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和方案、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进步、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进步策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精神文明建设、一国两制与和平统1、外交策略、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赖力量;“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内容、实践基础、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根本需要;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和路线、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党的领导、党的思想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作风建设、维护和加大党的团结、正确处置同世界各国政党的关系);经济知识(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市场角逐、收入分配;宏观经济调控、财政与税收、货币与银行;开放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法律知识(法的基本定义、法的拟定和推行、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宪法的地位和用途、国内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规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家赔偿规范;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社会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诉讼法、仲裁法、国际法);管理知识(公共行政、行政组织、公务员法、公共财政、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行政监督;公共政策、政策拟定、政策实行、政策评价、政策调整、政策终止);
科技知识(科技及其社会用途、科学知识与科学前沿问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历史知识(中国古时候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历史);
国情知识(国土与资源、人口、民族与宗教、社会经济结构、综合国力);公文知识(公文及其写作、公文处置)。
3、熟练学会:知识判断的办法(比较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理解推论法、第一印象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第四章 判断推理能力的评测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判断推理能力评测的入门知识、评测形式、应试思路和办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并提供了代表性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学习需要通过本章学习,知道逻辑的入门知识,判断推理的意思和特征;理解判断推理涉及的能力组合;学会行政职业能力评测中判断推理包括的基本内容。
(三)考核要点和考核需要1、领会:判断推理的意思、基本需要和目的、判断推理评测的特征。
2、学会:逻辑学入门知识(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基本规律);图形推理(普通推理、视觉推理、平面图形的空间还原、图形坐标推理、图形重组、图形延续推理、九宫图推理);逻辑判断(直言命题、三段论、条件关系推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逻辑判断的评测形式);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入门知识、类比推理的评测形式);概念判断(入门知识、评测形式);事件排序(入门知识、评测形式)。3、熟练学会:图形推理的应测思路与办法;逻辑判断的应测思路与办法;类比推理的应测思路与办法;概念判断的应测思路与办法;事件排序的解题思路与办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
第五章 数目问题处置能力的评测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数目问题处置能力评测的入门知识、评测形式、应试思路和办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并提供了代表性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学习需要通过本章学习,知道数目关系的基本含义;学会数目关系设计的题型结构;理解数目关系在提升评测对象迅速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中有哪些用途;理解数目关系的解题原则。
(三)考核要点和考核需要1、领会:数目关系的的意思、数目关系评测的目的和基本需要。
2、学会: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往返问题、流水问题);植树问题;工程问题;集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和、差、倍问题(和倍问题、和差问题、差倍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方程问题;特殊数目关系问题(年龄问题、日期问题、时钟问题、纯粹数字关系问题、平均数问题);几何问题(面积公式、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体积公式、周长公式)。3、熟练学会:数字推理的办法和解题方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及其变形、其他基础数列、和差数列和积商数列、与项数原因有关的数列);数学运算的办法和方法(基本公式解题法、数字替换法、凑整法、尾数估算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
第六章 资料剖析能力的评测
(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资料剖析能力评测的入门知识、评测形式、应试思路和办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并提供了代表性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学习需要通过本章学习,知道资料剖析的概况和资料剖析评测的基本内容;理解资料剖析在提升评测对象对资料准确理解与剖析综合能力中有哪些用途;知道提升资料剖析能力的基本方法。
(三)考核要点和考核需要1、领会:资料的意思与特点;资料剖析的意思与特点。
2、学会:资料剖析应拥有的入门知识(百分数与百分点、倍数与翻番、进步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进步速度、增幅与同比增长、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强度指数、价格水平与指数、现价与可比价、GDP与GNP);资料剖析能力评测的主要形式(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3、熟练学会:文字资料的应测思路与办法、统计表的应测思路与办法;统计图的应测思路与办法;经典测试一试题分析。
第七章 知觉能力的评测
3、有关说明和推行需要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的”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大纲的考核需要中,提出了“领会”、“学会”、“熟练学会”等三个能力层次的需要,它们的意思是:
1、领会:需要考生可以记忆规定的有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可以领会和理解规定的有关要点的内涵与外延,熟知其内容要素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并能依据考核的不同需要,作出正确的讲解、说明和讲解。2、学会:需要考生学会有关的要点,正确理解和记忆有关内容的原理、办法步骤等。
3、熟练学会:需要考生需要学会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二)自学教程
本课程用教程为:《行政职业能力评测》,吴春华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三)自学办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困难程度大,考生在自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知道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需要与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未来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需要。
2、在阅读某一章教程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要点、自学需要和考核需要,注意对各要点的能力层次需要,以便在阅读教程时做到心中有数。3、阅读教程时,应依据大纲需要,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要点。对基本定义需要深刻理解,基本原理需要结实学会,在阅读中遇见个别细节问题不了解,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首要条件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程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程中代表性复习资料,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常识,增加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社会助学的需要
1、应熟悉考试概要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需要和各章的要点。2、应学会各要点需要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要点的考核需要。
3、对考生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程为基础,以考试概要为依据,不要随便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概要脱节。4、辅导时应付考生进行学习技巧的指导,倡导考生“认真阅读教程,刻苦钻研教程,主动提出问题,依赖自己学懂”的学习技巧。
5、辅导时应该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考生对课程内容打造一个整体的定义,对考生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掌握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擅长提出问题、剖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知道考试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每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困难程度的考试试题。(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需要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考试试题覆盖到章,适合突出重点章节,加强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需要的考试试题所占的比率大致是:“领会”20%,“学会”40%,“熟练学会”为40%。
3、考试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题中所占的比率约为2:3:3:2。4、本课程考试试题使用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相同的题型,即均为客观性考试试题。(见附录题型示例)。
5、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使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附录题型示例
(一)语言应用能力的评测题型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选词填空。这种题型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字的地方留出空位,需要从题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一个词填入句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例题:
这是一个秋天的薄阴的天气,( )的云在大家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好像分外的响了。A.厚厚
B.层层
C.微微
D.浓浓
解答:语境材料中交代了“薄阴的天气”,据此可排除“厚厚”和“浓浓”两项,“层层”和“微微”都合适,但“层层”的云与“在大家头顶上流着”不太适合。所以答案为C。第二种题型: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用途的理解程度。
例题:从下列所给出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来:
A.他过去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步状况。B.小王请求组织上允许自己到这儿参加工作。
C.他过去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年轻人从这个桃园茶坊里慢慢地走出来。D.孩子们非常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解答:答案D中“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可以理解为是孩子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李大伯,有歧义。所以答案为D。第三种题型: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我们的常识和经验对言语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行肯定的剖析、综合和推理。
例题:有的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中药不只能与普通的抗菌素媲美,而且不良反应小,本钱也低。
对这段话的最准确复述是:A.治疗某些炎症,本钱低、不良反应小的中药比西药更好。
B.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一样好。C.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都可以用。
D.治疗某些炎症,西药有哪些用途比中药差得多。
解答:通过阅读短文,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判断A是正确答案。(二)知识理解和判断能力的评测
知识判断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关国情社情的认知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入门知识及其运用,需要考生通过剖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需要的一项。例题:
2010年新成立的国内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是:A.新疆喀什
B.上海浦东
C.天津海滨
D.重庆两江
解答:正确答案为D。(三)判断推理能力的评测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图库形,需要考生通过察看剖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例题: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大家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依据上述概念,下列是职业枯竭状况的是:A.老周不可以胜任自己现有些工作,天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感觉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C.刘经理天天工作繁忙,缺少充足的休息,情绪也愈加糟糕
D.在从事过很多不一样的职业之后,老王感觉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有关的词,需要通过察看剖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一样的词。例题:螺丝:螺帽
A.水杯:暖瓶B.线:纽扣
C.插座:插头D.筷:碗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需要考生依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适合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无需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在一次考古挖掘中,考古职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陶片。对此,专家讲解说,因为雨水冲刷等缘由,这类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以下哪项假如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看法?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漏水、毁塌征兆
C.并不是只有先秦时期才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欢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四)数目问题处置能力的评测
数目关系一般有两类型型的题目。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需要你注意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觉得比较合适、适当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2,4,7,(),16
A.9B.10
C.11
D.12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正确答案为C。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考试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目关系的一段文字,需要考生飞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A.8
B.10
C.12D.15
(五)资料剖析能力的评测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依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剖析、比较、推断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例题:
依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2007年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韩国 | 19690 | 9698 |
美国 | 46040 | 138112 |
日本 | 37670 | 43767 |
越南 | 790 | 712 |
俄罗斯 | 7560 | 12910 |
新加坡 | 32470 | 1613 |
多米尼加 | 3550 | 367 |
中国大陆 | 2360 | 32801 |
中国香港 | 31610 | 2067 |
哥斯达黎加 | 5560 | 252 |
A.中国香港
B.哥斯达黎加
C.新加坡D.多米尼加
。)